智能驾驶行业 进入“强监管”时代

美国拍摄非常

转机中的成田机场——fuji X100拍摄

趁着CES2012的好时机,终于有机会踏上亚美利坚的土地,之前的对于这个国家的印象完全是从美国大片中得来的,真正领略之后觉得现实与想象还是有点差距的,也真正体会到了地广人稀的真正感觉。

作为一名摄影的狂热分子,必然也要带上一众爱机来记录下心中的美国印象,这次出行考虑到多项拍摄工作,所以主要携带了索尼NEX5N,配合腾龙新推出的18-200mmE卡口镜头,尼康V1配合10mm饼干镜头,以及富士的X100。总体来说考虑到了便携性以及焦段的各种配合,其中腾龙B011这支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轻便的镜身以及出色的画质表现,几乎成了旅行拍摄的最佳选择。

而相比之下X100则在人文拍摄和大光圈的虚化上有不小的优势,特别是小场景的拍摄非常合适。好了言归正传还是从实际的拍摄经历中来感受这几款机器吧。

传统的美国餐厅

虽然到达美国是上午,但是漫长的出关排队耗去了大量的时间,等到真正踏上美国国土已经是中午的时间了,第一件时间肯定是要感受一下传统的美国大餐,denny`s restaurant是当地比较普遍的连锁餐馆,普通美国家庭的聚会饮食都会去这里。多少让我想起了“终结者”中的一些场景。

吃带血牛肉和注水猪肉还是有区别

说实话在国内我属于肉食动物,但是到了美国我觉得我弱暴了。虽然还是把这些东西吃完了,但是未来的几天我发现每天吃这样的肉量真是对身体很有压力。回来后足足用了一周时间才恢复。

美国的出租屋

下午在洛杉矶闲来无事随处走走,参观了下美国的公寓楼,有点类似国内的小高层。据介绍这里一般是穷人租住的地方(听到这里泪流满面了),房租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000元左右。总的来说美国大部分地方都比较干净,可能是地方大所以很少看到杂物,当然也得益于美国人没什么集物癖,需要就买不用就扔掉或者卖掉。

传统的美式民居

在洛杉矶大约花费300w左右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这样一套的“别墅”,包含土地,不过每年还得为这块土地花费不小的一笔税费。大多数的美国人似乎都把车库作为自己的仓库或者小工作室了。

路边的各式汽车

美国的电线杆还是传统的木桩,没别的了,只能说资源却是丰富。

出去闲逛基本都带着尼康的V1比较方便,不过这机器目前看来可不够低调,在美国的回头率非常的高。天气好的情况下我很乐于用它来拍摄,无他,蓝天白云无需PS就很好看。都说富士适合拍摄蓝色,现在V1的势头可更猛了。

美国的消防车

在美国打999报警,赶来出警的可是全套的组合,包括消防、警察、医疗救护,不管是何种报警都是这样的组合出现,仔细想想还是比较合理的。

雷东多海滩边的别墅

高强度的阳光下V1还是出现了一些高光的溢出,不过整体画面的气氛很好,得益于V1的对焦速度高,对于画面的捕捉能力相应提高。

路边大排量车型随处可见

美国在世界各地搜刮原油资源,国内的油价也相对的便宜,折合下来差不多是6块多人民币,相对美国的收入这样的价钱实在太平了。在美国街边只要不是刷着红油漆的马路都可以随意靠边停车,有的路边还会划定停车位。不过相对的马路也都很宽,大车通行很从容,与日本等岛国的“精致”行车又很不相同。

救生员小屋

美国的沙滩沙并不算很细,但很干净。配合蓝天白云非常的舒适。看到这个小屋又想到了某部有救生员的美剧。

偶见水气雾霾

虽然已经是阳光明媚但是当地人跟我们介绍,这已经算是洛杉矶天气不太好的时候,空气能见度不高(此刻又泪流满面了)。腾龙18-200mm的200mm端拍摄,虽然天气有些迷蒙,但是E011的锐利度还是非常不错,同时画面会有些通透感。

海边嬉戏的小萝丽

洛杉矶人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的闲适,可能是旅游城市的关系,大家的节奏都比较慢。似乎都是来度假一般。

海边屋顶的海鸥

曾经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就感叹于鸟类完全不惧怕人类,美国这样的事情依旧灵验。

腾龙E011的动态捕捉能力

天空中不时有海鸥飞过,所以还是希望体验一下腾龙18-200mm配合NEX5N的对焦能力。总的来说表现令人满意,配合NEX5N的跟踪对焦,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表现不错。不过在实际拍摄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近距离对焦的时候E011配合NEX5N对焦会有些犹豫,有时拍摄的图片会对焦失败,这一点但愿是个案,稍后我会在使用同型号的另一支镜头再做测试。

发呆中的小海鸥

逆光拍摄一方面能考验相机对于动态范围的表现,另一方面对于镜头的光学素质也是不小的压力。总体来说相机的动态范围表现是合格的,通过机内的丰富软件处理功能,可以获得很好的画面层次以及细节,这样的感觉已经逐步在逼近胶片的“质感”。而对于腾龙这款B011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最长焦段下逆光拍摄如何避免产生眩光、以及画面通透度的问题,至少从这方面来看,做的很到位。

海滩边的人群

只有健康的人才能享受人生,这是此行最大的感受。在努力工作之余,通过散步、汽车、慢跑来提高自己的抵抗力真实十分的重要。当地人哪怕只有几度的时候仍旧是短袖短裤。

蓝天“白云”

总感觉美国把整体比例都放大了,原先觉得在国内比较大的东西到了都变成了“迷你”。

还记得旧金山的起伏路么?

美国很多公路都是基于山地修建的,质量非常好,平整、有序,不过他并不会真正的去开山建路,而是跟随着山势修建行走,最有名的应该是旧金山的斜坡路。洛杉矶的路面虽不及旧金山的起伏有致,但也颇有点美式风情了。

一望无际的洛杉矶

这张照片颇有些洛杉矶之战的味道,天气并不是很好,所以也就使用了比较清淡的色彩模式,希望能营造出一些迷茫的气氛。美国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一望无际,很少有高层会把你的视线遮挡住,当然如果换到纽约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酒店四周的工厂

我们所居住的酒店属于日本人较多的地方,周围有丰田工厂、本田工厂等日本大型企业,但是从外围的气氛上你很难感觉到周围有工厂的存在,太安静空气太好了。话说回来在美国如果制造噪音扰民的话恐怕后果会很严重。

周末做礼拜的地方

由于我们闲逛的地方都是居民区,所以有连片的教堂,相信周末作礼拜的时候这里一定非常的热闹。

傍晚的路上车流不多

都说美国人开车一根筋,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他们完全没有随意变道的概念,永远在一条道上开,要变道转弯也等右侧车辆过去了才会变道,当然美国的车流没那么密集。

售卖窗口

售卖窗口美国人称之为drive-thru,在美国大片中经常能看到,开车经过窗口,摇下玻璃付钱拿东西,快速有效。

这张照片是经过后期的处理,把广角的畸变进行了矫正,事实上这次携带的几款相机、镜头在广角段多多少少都有些枕型畸变,建议相机厂商普及一下机内矫正的程序吧,后期会有些麻烦。

哈雷在美国街头随处可见

哈雷文化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名称,这样的高排量的巡航车几乎是岁出可见,偶尔还能看见声音轰鸣的跑车。不过美国人比较讲究不互相打扰,所以拍照最好还是不要大鸣大放的冲着他拍,能记录下来就好了。

在好莱坞随处可见的是韩文

可能加州确实是个移民城市,非常多见的就是日本人聚居区、韩国人聚居区和南美人聚居区。有的街道甚至满目的韩国文字,几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去了韩国。美国对于多样文化的接纳度确实还是比较高的。

颇具欧陆风情的教堂建筑

有幸看到CNN大楼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新闻组织,CNN在好莱坞也设有自己的办公大楼,由于美国大型建筑本就不怎么密集,所以远远的看去非常的扎眼。

就像车一样,相机在美国也必须有不一样的调教,中国式调教的相机到了美国,色彩就会觉得特别显眼,扎眼的色彩阿。一方面是因为空气通透度比较好,另一方面美国很多建筑和设施都是大块的明亮色彩。

虽然气温不高但都是热带植物

好莱坞我个人觉得是洛杉矶最热闹及繁华的地方,但即便是这样距离中国的大城市似乎还有相当的距离。

柯达剧院

据说是好莱坞最有名的华人建筑,但是它建造的角度实在是太刁钻了,同时造型的比例比较夸张,拍摄照片也只能权作纪录了。

好莱坞的某个剧院

好莱坞汇集了不少的剧院,全美甚至全世界各地的演艺精英都向这里汇集,所以这里的演艺学校也非常的多,产业化非常的成熟,学校与各个制片机构完全挂钩,也难怪美国电影会被称之为美国大片。

每次奥斯卡走红谈得地方

好莱坞的商业化运作无疑很成功,所有曾经出现过明星的地方也都没改装成了旅游景点。

好莱坞的教堂

好莱坞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也是闻名遐迩的景点,不过全球已经有不少仿制品的存在,比如香港就有一条基本上完全一样,甚至还略长一些的星光大道。

好莱坞山

到了好莱坞山,肯定要记录下这个景点的场景,由于我们逛的地点离这个标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能用镜头的200mm端来调取了。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去爬一爬好莱坞山是个小小的遗憾。

美国的汽车文化

美国人对什么事物感觉都是以实用为主,所以就会出现轿车上顶旅行箱、探照灯等奇怪的“打扮”了。

美国的高速公路

美国的freeway类似国内的高速公路或者说路况较好的国道,但完全是免费的,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的路面都非常“坎坷”,并且大家开车都比较猛,所以边开就边听到耳边轰轰的声音。

前往rendondo beach看落日

我们在当地的朋友非常有经验,指点我们去看redondo beach的夕阳,快开到海边的时候看着云层心里就开始激动了,可以预见海边的画面会有多美妙。

落日映出云层的变化

曾经我们这里有个同事很热衷于自己拍摄出的火烧云,而此行回去后恐怕会让他无地自容了。通透的空气配合艳丽的光线把变化多端的云层映衬出丰富的层次。当然在这样的场景下,适当的开启一些诸如DRO、HDR的功能能获得更好的画面细节和层次表现。

不知疲倦的海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海边享受生活的人不少,有的慢跑锻炼,有的一把躺椅享受人间最闲适的时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风景这边独好

如同大多数的旅游城市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海边必然会有一些酒店、别墅供休闲度假。真有机会在如此的美景下小憩几日相比也会非常的有意思。其实对于这样的天气用相机纪录各种时段的变化也会非常的不错呢。

海边的餐厅

仔细感受下其实美国人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相比之下我们晚间的选择可就多不少了。传统的美国人喜欢在下班后三五好友聚餐一下,吹水聊天就是最好的娱乐活动了,但是要求绝对不能地,海边的夕阳餐厅是最起码的选择。

灯火辉煌

晚间吃晚饭,天虽然黑了,但是站在海边更加的宁静,海风微甜心情更加的放开了。弱光下的层次往往更加丰富绚烂,当然这个时候没有HDR功能的话,反差就会太大了。

涨潮时间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还是有些折腾得,本来想对焦对在近景的水桶上,可不知什么原因碰到了上文提到的问题,对焦始终无法正常合焦,万般无奈下只能用无限远对焦进行拍摄,幸好广角加上的小光圈的景深已经足够了。

海边的游人

这两张照片我个人比较喜欢,可能选题及角度都比较常见,但是整体透着一些胶片的味道、无论是色彩还是层次感都非常的“透”,从色彩倾向上来讲更接近柯达的chrome。

夕阳如残雪

这张图片完全是用来刺激我同事的,他所谓的火烧云在这个海滩面前真的是弱暴了。当然可能还有更美好的夕阳,但很难再有那时的心境了。
(文章来源: 天极网

智能驾驶行业 进入“强监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