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西欧日本东京
12月6日,卡西欧公司邀请了众多媒体朋友前往日本,体验卡西欧年度最具冲击力的便携产品H10。作为一款以旅行者为目标而设计的数码相机,卡西欧H10在各方面都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上机前同志们就开始了迫不及待的拍摄,虽然天有些灰蒙蒙的,但是H10的美景功能已经开始发挥了作用。
几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来到了东京。作为日本最为繁华的城市,礼仪标准还是很到位的。不禁让人想起了“北京欢迎你”。
走出机场,又坐上了前往酒店的大巴,沿途导游会做一些相应的介绍。沿途的风景倒更像是深秋的景象。
到了日本之后,街上的机车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各种款式YAMAHA、本田,倒是很少见到德国佬的双B。应该说日本本土的机车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很深的层次,本土意识也很强烈。当然不少人在日本看到机车,首先联想到的恐怕是“暴走族”吧。
鲜艳的颜色很适合让卡西欧H10来发挥,原先对H10的认识,基本就是一个很方便的旅行机,对画质方面并没有报太多的期待。不过真实拍摄的感受还是非常不错的,自动白平衡非常的准确,色彩鲜明却不失细节和反差。
东京塔对之于日本人的意义来说,大致和中国的东方明珠相当,当然东京塔的历史意义恐怕还要更深一些。初次踏上东京塔总有些激动的心情,也算是日本文化的地标了吧。
穿插一张东京塔的夜景,24mm的广角果然不是盖的,虽然我随身还携带了单反设备,但是28mm的视角仍然还是欠一些的,24mm的优势尽显无遗。虽然灯光最亮处还是有些曝掉,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东京塔上拍下去可是要比东方明珠要爽一点的,东京的建筑物密度远高于上海,密密麻麻的感觉有些超现实了。
日本的纬度比较高,所以下午3点多太阳就已经开始缓缓地落下了,虽然隔着玻璃,但是反而可以对焦在玻璃上,将夕阳韵化,画面感觉更加柔和。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前往东京涉谷区的卡西欧公司所在地,与公司高层进行会面。
步入卡西欧公司,如同进入了卡西欧产品博物馆,各个产品线的产品都被设置在玻璃橱柜内,并配以完整的介绍。
卡西欧计算机相比大部分人都接触过,当年高考公发的计算机全都是卡西欧提供的。作为目前公司最重要的产品线之一,自然是颇受重视的。
目前的卡西欧计算机正在向高集成度靠拢
型号和系列非常丰富
接下来便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卡西欧数码相机了。高速相机领域,卡西欧是一支独秀,没有旁人可以企及的。今年推出的卡片高速系列,更是将这个领域完全“垄断”了。
FC系列和FS系列,同为高速产品,外形上风格略有不同。
卡西欧FS10在保持了高速拍摄特点的同时,各种细化的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如延迟修正、高速长焦防抖等。
卡西欧Z450也今年卡片机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超广角的应用以及美颜模式的概念,让一批年轻女性对数码相机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实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数码相机和电子计算机以外,卡西欧在日本仍然有很多其他产品广受欢迎,其中就包括了手机和pocket pc。卡西欧的手机应该说属于日系手机的典范,与夏普手机一样,在日本大部分的softbank用户都是选择的卡西欧。
事实上卡西欧手机的设计风格与数码相机也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也让我想起了卡西欧最近刚刚发布的G1,其设计小组就是卡西欧G-shock手表的设计团队。
卡西欧的仙后座掌上电脑也是日本比较流行的电子办公设备,大多数的上班族都习惯于准备这样的一个东西,不过由于近几年手机的智能化进程,所以这一块的业务有所缩小。
随后我们与卡西欧公司的高层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就卡西欧产品的各项技术要点互换了意见。稍后交流的内容会整理成文,敬请期待。
中村常务
走出卡西欧公司,我们便开始了涉谷商业区的自由活动。由于天气不错,心情自然也很不一样,日本的空气质量真的非常不错,难怪日本摄影师的城市风光总让人感觉那么通透,在上海的南京路怎么都是得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由于城市地面非常的干净,规划也很良好,所以走在涉谷总给人一种微缩模型的感觉。如果H10能加载类似移轴镜头效果的功能,想必会更有意思的。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 ,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人口密度极低,而且多集中于以札幌为中心的小樽与旭川之间,故此游客到了北海道,往往会有广大安逸的感觉,与日本其它城市的拥挤繁荣相比,实在是别树一帜。
由于在雪地之上,空气中不时会有些“雾状物”,这是H10的“除雾模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虽然在东京没能完全感受到冬天,更多的是金黄色的深秋。但是一到了北海道银装素裹的感觉就真正到来了,看图片的话你也许会觉得天气非常的冷,其实不然,虽然冰天雪地,但却有种中国北方的“干冷”,基本不会有瑟瑟发抖的感觉。但是空气的纯净度更是超过城市中。从照片中不难看出,非常的通透,当然这也与H10的镜头有关。
位于日本最北边的北海道旭川动物园,除了各种常见的动物之外,还有海豹等北方寒冷地区的生物,不过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展示动物的方式。旭川动物园主张呈现动物的生活原貌,让游客看到动物快乐充满活力的模样。动物园採用「行动展示」的方法,也就是每种动物的馆区几乎都设计成全方位的展示空间,从地下、水中、地面到空中,几乎可以从每个角度观察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最特别的是从「馆」360度的水中观景隧道看的各种姿态,或是看冬季限定的***雪地游行,动物最天然的模样在这裡都能欣赏到。
10倍光学变焦的好处就是,你不用惊动到这些冰面上的小精灵,拍摄的画面它们就如同在你的身边一样。
标准的日式套餐,精致的小食,到了北海道当然也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海鲜了。室内的拍摄需要适当的调高ISO,虽然是缩略图,但是也能看出噪点并不是很明显。
此行的目的地旭川位于北海道的正中,是仅次于札幌的北海道第二大城市。以雄伟的大雪山为背景,分布着大小 120 条河流,自然条件优越,还是去层云峡和富良野方向观光的大门。这里艺术活动十分频繁,有“艺术之城”之称,从旭川车站前笔直延伸的和平大道购物公园里到处是喷泉和城市雕塑。
小樽在北海道西部,面临石狩湾,约在 100 年前作为北海道的海上大门发展起来,极尽繁荣,不少银行和企业纷纷来此发展,甚至被人称为“北方的华尔街”。昔日运河里曾拥挤着无数装卸货物的舢板,沿岸都是砖石结构的仓库,一派繁忙景象。如今这些仓库建筑都改成了玻璃工艺品商店、茶馆、餐厅和大型商铺。到了傍晚时分,石板街道和两旁亮起的汽油灯使城市充满了怀旧气氛,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温暖。
有意思的城市,还保留着旧时的印记,在中国就叫黄包车了。
街道上有许多好玩的人偶,有点类似七宝街上出售的冰箱贴,基本都是日本经典动漫中的任务形象,搞笑的新之助、呆头呆脑的军曹,很有冲动全部收入囊中。拍摄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由于是24mm的广角大致对个方向基本都能“摄入囊中”了。
小樽的一家玩偶店,琳琅满目的布制玩偶,对女孩子来说真的很有杀伤力。不过对于我来说完全沉浸在24mm镜头带来的快感之中了。
中午在一家非常日本味的餐馆小食店里打了牙祭,在上海的时候就很喜欢这种风格的店子,不过感觉感觉真的在日本了更贴近生活了。典型的书法菜单,也是日本的一大特色。
札幌的夜色非常的不错,虽然是城市的风格,但却完全不同于东京的东京那种繁华,在我看来则是更多日本传统感觉在其中,夜景拍摄模式基本可以让我摆脱了三脚架的烦恼,尽情的感受剩下时间的异域风情。
由于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厅)以及石狩支厅办公室所在地,因此也成为北海道的行政中枢。 除此之外,由于日本是个岛国,主要城市大都临海,札幌遂成为少见的内陆大城,是内陆城市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同样由于高纬度的问题,札幌下午4点左右,基本就已经完全天黑了,街上的路灯完全打开了。原来日本夜生活丰富是来源于夜的时间真的是很长。
整个行程大致就结束了,在所有的时间中基本都是使用卡西欧H10来进行拍摄,大约拍摄了数百张之后,电池却一格未动,实在是很强劲的电力。应该说日本之旅的前后我对H10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先他并没有在我的购物列表之中,但是我相信我的下一款相机会选择它,理由很简单,最小最大变焦加尚可的画质我没有其他的选择。
(文章来源: 天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