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拍摄ZF
摄影师一个非常讲究文化和感受的爱好,大部分的摄影发烧友孜孜不倦地追求就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味道。而在众多“味道”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传说中的“德味”。再往里深究,挑选出典范,那就非LeicaR和Carl Zeiss莫属了。
以往要在尼康机身上使用Leica和Zeiss镜头那可是苦差使,死挫活挫弄出一个转接环,还要担心公差。挫坏了镜头那都是几千上万的代价。
应该说F卡口的Carl Zeiss镜头的推出对中高端数码单反用户来说,是不小的福音。在F卡口的产品推出之后,商家显然感受到了其潜在的上也价值,又陆续推出了佳能口和宾得口的产品,加上早先的索尼alpha口一共可以满足四个品牌用户的需要。
曾经有一种说法,目前的ZF口等Zeiss并不同于原先的C/Y口的结构,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并且镀膜上也针对数码产品进行了优化。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现在索尼的部分ZA镜头用的是原来美能达的设计,这样的说法就无法证实了。不过可以肯定地是这些镜头都采用了Zeiss最具价值的字样“T*”,同时也具有极其出色的光学水准。
这次我们主要使用的产品是Carl Zeiss Planar T* 1.4/85的ZF口镜头,可以在任何的尼康F卡口机身上使用(当然只有D200以上等级的产品才支持手动镜头测光)。作为一枚经典的人像镜头,他在焦外过渡的表现上拥有最佳的口碑,相信之后的拍摄样片足以证明这一点。
目前各个卡口的CarlZeiss镜头在生产方面已经与德国没有太多联系了,完全有日本cosina确善能来完成,所以基本可以认为Zeiss镜头是“日本货”。
主要性能参数
焦距: 85mm
光圈值: f/1.4~f/16
最近拍摄距离: 1m~∞
视角: 28.5/24
画幅: 24cm36cm(全幅面/FX)
镜头结构: 5组6片
镜头口径: 72mm
重量: 570g(ZF)
最大直径: φ77mm(ZF)
长度: 62mm(ZF)
支持卡扣: ZF(尼康Ai-S)ZE(佳能EF)ZK(宾得KA)
T* 1.4/85 ZF,ZK口售价:
希望小売価格(税別)112,000 约合7812.16元人民币
T* 1.4/85 ZE售价:
希望小売価格(税別)119,500 约合8335.29元人民币
目前大部分的尼康用户都在使用AFS的产品,几乎已经忘记了胶片时代来回拧得感觉。但是拥有D700/D3等高端机身的用户还有拥有大量的AIS卡口的手动镜头,但是这类镜头往往对在感光元件上的表现逊色于胶片,所以ZF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拍摄的时候感受下拨动光圈环的精致感和对焦时“丝般的”的阻尼感也是不小的乐趣。不过对于抓拍来说使用这样的镜头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也未必不如自动对焦,熟悉了那个绿色的合焦指示点,抓拍也并非不可能。
从做工上来说,全金属的镜头拿在手上非常有份量感,习惯于大部分自动头的塑料感和轻量化之后,拿起ZF镜头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量感和质量感。
CarlZeiss标可以说是大部分影友梦寐以求的标志,它就是优秀镜头的代名词。在镜头的包装内,还附赠了一个非常厚实的金属遮光罩,其结实程度在当今的镜头产品中是非常罕见的。并且内侧采用了完全的植绒设计,可以很有效的滤去不良光线的影响。这样的用料和做工在新产品中实在不多见。
我始终认为,搭配ZF85mm的尼康D200是相机造型的典范,几乎是最完美的搭配。无论是比例还是机身质感都是令人惊叹的组合,即包含了传统相机时代的机械感又具有现代产品的精致,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毫不夸张地说每天拿着手上把玩几分钟也是一种极好的放松和乐趣。
T*镀膜的魅力不仅在拍摄时候有很好的体现,在光线下的色泽也具有其独到之处,浓郁的色泽过渡十分自然,并且光圈1.4的大眼睛超强的通光能力也令人惊叹。
机身屁股上的光圈连杆,只有D200以上的机身才支持手动光圈控制,购买的用户千万要注意咯,不支持的话机身无法测光,只能通过测光表或者目测进行测光使用M档拍摄了。
目前可以购买的CarlZeiss镜头共为9枚,几乎涵盖了超长焦以下各个焦端,从18mm的超广角到100mm的微距镜头。
18mm的这支应该是大家最为期待的作品,极佳的畸变控制能力是广角镜头最大的特点。
21mm的这支从性能、结构和外形上来说都与18mm的非常接近,但是定位完全不一样,21mm的这支更倾向于人文类的拍摄。
这支镜头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镜片数量也少,所以实际的光学表现比其他同门略好些。体积也更小巧。
尼康的28mmF2和28mmF2.8是两支非常出名的手动镜头,有不少玩家买了ZF口的这支蔡斯2/28去和他们比较,其实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毕竟两者的定位、价格和“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人文拍摄的角度来讲显然Zeiss的色彩更具有优势。
作为最早一批的ZF口蔡斯镜头,这支35mm的保有量是最大的,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也非常“平易近人”,除了那枚50mm的标头之外,这款应该是蔡斯入门的最佳选择了。
蔡斯的两枚标头,由于其超高的分辨率,引得了很多商业摄影师的喜爱,纷纷拿入门下作为产品静物拍摄之用。应该是最高人气和保有量的蔡斯镜头了。
作为本文的主角,1.4/85的这支人像镜头自然是集万千注目于一身,精致的做工和协调的外形比例,引得了不少器材派的热捧,同时在尼康始终不更新85mm产品的前提下,这枚蔡斯镜头自然成了人像迷最热衷的选择了。当然参数和外形不是全部,实际的表现才能证明它存在的价值。
这是一支被炒作的最厉害的镜头,从售卖半年前就在街头巷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无论是售价还是成象表现都是ZF阵营中的“碗儿”。当然狂热的德粉依然会不惜一掷万金将其收入囊中。
有人说动态的美是很容易捕捉的,静态的美才难以把握。不过对我来说用ZF85mm来进行拍摄我只能捕捉静态的美了,即使是静态的如花草,对焦依然显得有些缓慢。
虽然有可能是尼康机身的色彩风格决定的,但是我依然觉得蔡斯头所呈现的色彩依然非常的清透。
这兰的图片都对色调进行了一定的后期处理,更强化了画面的色彩韵味。但是85mm的细节表现能力依然非常出众。
从焦内到焦外的变化如同梦幻般的过渡,非常的自然,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也不杂乱。
渔民风吹雨淋的皮肤显得有些苍老,85mm忠实还原了这一皮肤质感,给人无限沧桑的感觉,气氛恰如其分。
蔡斯的色彩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红色与绿色的混搭,完全不显得俗气,这应该就是镜头风格的独特定位吧。
当然反差较大的场景,高速的抓拍也并非不可能,中高端机身的合焦提示灵敏度还是非常高的。
ZF85mmF1.4的最近对焦距离为1米,虽然不具备微距拍摄的能力,但是依然可以拍摄一些近摄图片。再加上其柔美的焦外,拍摄的图片确实令人觉得赏心悦目。
当然像这类极近又及需要精确对焦的场景,拍摄难度是很大的。事实上拍摄这张图片时,足足排了近20张才得到这张较完整、对焦也准确的图片。
有时候夸张的色彩才足以表达蔡斯的魅力。
这里还不得不表扬一下D200对于这类白色物体的表现能力,叶片没有过曝,依然保留了较好的纹理质感,同时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轻盈、秀丽的感觉。
主编点评
曾几何时,作为尼康粉丝的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佳能、宾得用户转接各类C/Y、M43口的镜头,大呼德头过瘾。用心痒难搔来形容毫不过分。当然等待是一种美德,我们终于等到了“原生”F卡口的蔡斯镜头,也可以体会一把T*镀膜带来的特殊色彩。
从实际的操作体验来看,超长的对焦行程确实是精确无比,当然拍摄的过程也是痛苦无比。特别在拍摄低反差、或较纤细的对象时,合焦指示点在不停的闪烁难以合焦。但是当我在显示器上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时,一切的痛苦、压抑、烦躁等不快情绪便消失无踪了。要说评价Zeiss给我带来的影像体验的话,我会说:完美、完美、还是完美。
(文章来源: 天极网 )